近期,由宁先会副教授指导的2022级本科生省级大创团队在中华绒螯蟹响应低氧胁迫的ceRNA网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omprehensive whol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specific lncRNA- and circRNA-ceRNA networks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in response to hypoxia stress”为题发表于国际水产养殖学术期刊《Aquaculture》(中科院1区TOP)。2022级本科生周琳欣为论文第一作者,宁先会副教授、尹绍武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非编码RNA作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元件,在生物生长、繁殖、免疫、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环境适应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对中华绒螯蟹在不同时间点对急性低氧的响应进行了高质量全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低氧对蟹鳃造成了明显损伤,形态上表现为鳃丝萎缩、血细胞积聚和细胞死亡增加;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揭示了低氧引起的形态损伤在分子层面的调控机制,主要涉及HIF-1信号通路、凋亡和氧化磷酸化(OXPHOS)等途径的激活,且这些过程受到ceRNA网络的精细调控;进一步阐述了lncRNA特异、circRNA特异及二者共同介导的ceRNA网络对中华绒螯蟹急性低氧的响应机制。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河蟹的低氧适应机制,还揭示了lncRNA和circRNA在急性低氧应激中的潜在特异性应答;同时,所鉴定的低氧相关ceRNA网络为提高蟹类低氧耐受性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