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洋学院杨家新教授团队在轮胎磨损颗粒的水域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Tire wear particle leachate exhibits trophic and multi-generational amplification: Potential threat to population viability”的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 12.2)。
轮胎磨损颗粒(Tire Wear Particles, TWPs)作为一种高排放通量的面源污染,且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已在水域环境广泛存在,成为环境微塑料的主要组成部分。TWPs包含轮胎生产工艺中数量众多的化学添加剂及其衍生物,其浸提液毒性引起的大规模生态事件(Urban Runoff Mortality Syndrome)使其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利用经典的水生态食物链关系(微藻-浮游动物-鱼类),以及萼花臂尾轮虫世代周期短的特点,首次证实了TWPs浸提液毒性具有营养层级的传递与放大效应,同时,传递的毒性也表现出了多代累积效果。本研究将对当前TWPs水生生态安全阈值提出挑战,即当下看似无生物效应的TWPs剂量,可通过食物链载体的传递及代际放大效应,使其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在未来影响种群与系统生态功能。作为高营养层级的人类,对TWPs这些滞后效应,应得到关注与预警,并探究针对TWPs的防治措施和政策。
博士研究生柴延超,硕士研究生王馨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家新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0_119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