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挑战,深入研究衰老机制并探索科学的抗衰老策略,对人类健康福祉及社会长期稳定至关重要。衰老是一种生物体在分子、细胞、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层面逐渐衰退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受到AMPK、mTOR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寻找能够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是极具潜力的抗衰老策略。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家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利用经典衰老研究模型—轮虫 (rotifer),筛选具有抗衰老活性的药物并解析其潜在的作用机理。...
铅锌矿山的矿石开采、加工以及尾矿处置常常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重大风险,亟须引起关注并采取行动。本研究在前期研究提出微生物成矿解毒理论的基础上(Li, et al.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22, 246:114193;Huang et a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06:150911),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评估了数十年来的开采活动对周边不同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有超过20000 km2的滨海滩涂盐碱地,它们的高盐分是土壤环境的主要胁迫因素之一,限制了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广布江苏的滨海淤泥质盐碱土(Costal Silt Soil, CSS)是其中最难以利用盐碱土类型之一,其特点是盐渍化程度高、营养贫瘠、透水性差,改良难度大。开展CSS改良技术研究对缓解江苏土地资源不足和滨海生态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利用引种或开发本地强耐盐植物进行盐碱土改良是重要的生物技术措施。...
近期,由宁先会副教授指导的2022级本科生省级大创团队在中华绒螯蟹响应低氧胁迫的ceRNA网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omprehensive whol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specific lncRNA- and circRNA-ceRNA networks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in response to hypoxia stress”为题发表于国际水产养殖学术期刊《Aquaculture》(中科院1区TOP)。2022级本科生周琳欣为论文第一作者,宁先会副教授、尹绍武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近日,海洋学院杨家新教授团队在轮胎磨损颗粒的水域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Tire wear particle leachate exhibits trophic and multi-generational amplification: Potential threat to population viability”的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 12.2)。轮胎磨损颗粒(Tire Wear Particles, TWPs)作为一种高排放通量的面源污染,且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10月2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836号》,公布了23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包括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尹绍武教授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合作选育的黑鲷“苏海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24)。该品种是以2001年从山东莱州湾海域收集的3580尾野生黑鲷为基础群体,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过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养18—19个月就能上市,...
近日,海洋学院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在黄颡鱼肠道益生菌丁酸梭菌B3的分离鉴定和功能评估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train Clostridium butyricum B3 from the intestine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and its potential probiotic roles”的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Aquaculture》(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 3.9)。益生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已被证实对鱼类生长、免疫及抗逆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8月28日至29日,2024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暨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表彰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合作申报的项目“江苏省海岸线时空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4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重点研究了遥感技术支撑下的江苏海岸线时空动态变化监测方法,针对江苏淤泥质海岸潮滩特征,构建了服务于遥感监测的海岸线提取与推算的二级分类体系;提出了高含沙水体、...
近日,海洋学院杨家新教授团队在亚硝酸盐及硫化物对中华绒螯蟹生理指标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Nitrite and sulfide stress affects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functions of gills i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的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Aquaculture》(中国科学院1区,IF = 3.9)。中华绒螯蟹生活史中多以底栖生活为主,极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亚硝酸盐与硫化物是河蟹养殖环境中常见环境因子,对甲壳动物具有很高毒性,...
近日,海洋学院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在暗纹东方鲀体色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skin color formation in pufferfish:A case study on white and black individuals (Takifugu fasciatus)”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Aquaculture》(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暗纹东方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的沿海地区。体色是商业鱼类的重要经济特征之一。最近,除了野生型(...